病情
孩子吃晚饭时,双眼忽然看不见了
昨天晚上8点多,一对年轻的爸爸妈妈携带一个6岁的小孩子急匆匆地跑进南京儿童医院眼科急诊,后面还跟着孩子的姥爷姥姥,大大家脸上都是十分焦急的神色,进门第一句话就是:“我家孩子双眼看不见了!”
当晚值班的南京儿童医院眼科钱晶主治医师先让父母平静下来,然后询问孩子的状况。原来小孩子涛涛(化名)昨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忽然告诉家人,我们的双眼看不见了,连面前的人影都看不清,走路都需要人搀扶。涛涛的妈妈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一下子惊住了,筷子都掉地上了。反应过来的一家人也顾不上整理桌子,携带孩子直奔儿童医院。
钱晶主治医师细心检查孩子的双眼发现,涛涛眼睛视物不见,没光感,但奇怪的是并没发现双眼有哪些器质性的问题。以防万一,大夫需要孩子做了急诊头颅CT检查,却同样显示没问题。
治疗
吃了个神奇“药”,孩子视力正常了
钱晶主治医师感觉,还是要从孩子的病史着手,于是进一步询问孩子近期的一些表现。
涛涛的爸爸妈妈说,孩子性格比较内向,但非常听话,对自我需要极高,平常在婴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力争最好。不过近期两天,由于一些小事被老师一连批评了5次,情绪一直比较低落。
结合患儿病史及各项检查,钱晶判断涛涛可能患上了“癔症性黑矇”—一种心理缘由致使的视觉障碍。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病情后,钱晶对患儿进行心理暗示。
“小朋友,你的眼球神经损伤了,大夫给你吃一个神药,这个药非常贵的哦,但一吃就好,吃完你的双眼就看见了,看得比原先更了解!”家属也在旁边配合大夫进行劝说。
涛涛服下了一些维生素糖浆,没多长时间,“神奇”的事情发生了:涛涛说能看见东西了!第三检查视力,涛涛的眼睛均达到了1.0!家属万分感激,男生也活蹦乱跳地回家了。
医嘱
孩子也有心理疾病,因素来自老师父母
钱晶主治医师说,癔症,又称歇斯底里,是由个体明显情绪原因,如生活事件、内心冲突、暗示或自我暗示等所诱发的精神障碍现象。一般起病非常急,主要表现为感觉、意识或运动方面的障碍,症状无器质性基础,包含离别型和转换型两种形式。离别型癔症呈情感暴发,病人烦躁、哭闹、冲动、砸物、揪发、撕衣或地上打滚抽搐。转换型癔症以痉挛发作、瘫痪、失明、失聪、失语等为主。
专家说,“儿童癔症”多发于学龄儿童,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愈加小。癔症性格表现为情感丰富、富有夸张表演色彩,且富于幻想。儿童具备纯真无邪幼稚、情绪不稳、反复无常、易受暗示等特征,假如家庭教育过分过分娇纵或过分严厉,易培养自我为中心的习惯,受不了挫折和委屈,当出现精神应激时易引起癔病发作。
儿童癔症的因素主要来自老师和父母的训斥,第二是挨打。容易见到的负性刺激还有亲人死亡或其他不幸意料之外遭遇、自尊心遭到挫折、人格遭受侮辱、爸爸妈妈冲突、爸爸妈妈对孩子态度生硬、同学之间的纠纷等所引起的气愤、委屈、恐惧或其他种种内心痛苦,这类都可能引发儿童癔症。
不少人都以为,孩子没烦心事,如何会有心理病?这是个误区。
大夫提醒,儿童的身心都处在成长发育中,父母和老师应该看重孩子的心理健康。在孩子犯了错误时,切忌暴力打骂,要耐心的教育和引导。一旦孩子癔症发作,“暗示治疗”是效果最好的办法之一,主如果语言暗示,还可药物暗示或行为治疗,同时尽快让孩子同意心理辅导,早日恢复心理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