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时,皓皓非常懂事,学习之余还帮做家务,但爸爸妈妈感觉不必。
初中时,皓皓在爸爸妈妈高压下,学习出色,让爸爸妈妈感觉很有面子。
高中时,皓皓学习居优,但不善言谈,只知死念书,爸爸妈妈非常忧心。
孩子成绩太好了这是罗舒莉的烦恼,尽管在不少人看来有的矫情,甚至或许会让某些父母恨得牙痒痒,但对于罗舒莉,却是实实在在的着急上火。孩子一门心思只了解学习,其他什么都不关心,这可咋办?
儿子成绩好爸爸妈妈挣足了面子
罗舒莉的儿子皓皓,在九龙坡区某重点中学读高中三年级。从高中一年级开始,皓皓的成绩就一直排在班里前五名,老师们都说,以皓皓的成绩,上重点大学,绝对没问题。
说实话,儿子特别听话,学习上从来不需要大家当爸爸妈妈的操心。罗舒莉说,皓皓上小学时,就是很懂事和孝顺,学习之余偶尔还帮着做些家务。
但罗舒莉感觉,男生做家务,完全没必要。为了能使儿子一心只扑在学习上,她举了不少其他人考上大学后才能拥有所有的例子,并且告诉皓皓,如不认真学习,长大后就没饭吃,就得像乞丐一样,拿着破碗到处讨饭吃。
慢慢地,皓皓变了,放学后就到自己小屋里,家务事也不帮忙了。果然,皓皓的成绩变得愈加好了。
从小学到初中,儿子的出色,让罗舒莉在亲朋前挣足了脸面。她不只一次教会儿子,宝贝,你目前的任务,就是专心学习,其他都不需要管。
儿子没主见爸爸妈妈这下非常无奈
伴随年龄的增长,罗舒莉发现,除去一门心思念书,皓皓几乎是个没任何主见的孩子。
周末时,皓皓从学校回家,吃晚饭时看新闻,罗舒莉和老公常就国家大事发表一些我们的怎么看。每当她问儿子的建议,皓皓不是说不了解,就是说没建议,反正高考考试又不考。
有一次,皓皓的表哥来家,问皓皓有哪些理想。皓皓不假思索的说:考个很大学。表哥接着问考上后呢,这下,难着皓皓了。想了一会,皓皓说,不了解、没想过,考上再说。
问他大学想学什么专业,他就说大家感觉哪一个比较好他就上什么,反正他只负责考出个好成绩就好,其余的都听大家的。儿子的回答,让罗舒莉夫妻两个感觉特别无奈。
儿子像机器爸爸妈妈愿他学习差
有时,罗舒莉感觉,儿子就像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一个典型的规范机器零件。不善言谈,只了解死念书,在生活上不会变通,平常没什么兴趣喜好,也没什么朋友,只了解为学习而学习。
我真的担忧儿子如此的性格特点,即便考上清华北大也找不到工作,即便找着工作也不可以独立的面对未来的生活道路。罗舒莉想,假如真变成那样的话,她宁可我们的儿子学习不好,但有我们的想法和个性,至少了解自己想要什么,了解自己缺少什么。
皓皓的父亲宋先生说,因工作忙,儿子的教育问题,几乎都是老婆在负责,再加上高中将来皓皓开始住读,自己平常与儿子的交流更不是不少。目前的父母,什么不期望我们的孩子成绩好。要说由于孩子成绩太好而烦恼,其他人一定感觉大家有问题。但目前,宋先生感觉,老婆的担心不无道理。唉,大家做父母的,孩子成绩不好要担忧。目前成绩太好了,还是担忧。重庆晨报记者林祺
为人爸爸妈妈,当然要望子成龙,但望子成龙不是追求外在的功利,更多的是通过有需要又有关爱的伴随,帮助孩子形成健康人格;通过适合的期待,激起孩子的收获动机。如此的伴随过程,本身不止是帮助孩子提升生命水平,也有助爸爸妈妈自己的成长和生命水平的提升。
本单新闻中皓皓的爸爸妈妈,他们望子成龙的做法,只不过一味的关住孩子,从而关住了孩子的兴趣进步,关住了孩子的个性成长,关住了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。他们的这类做法,并没真的做到关注孩子。最后,将孩子关成了笼中龙,事与愿违的教养成效,最后也只能让他们徒添烦恼。
专家声音: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
孩子的问题,多半是家庭的问题、父母的问题。青少年心理专家贺小燕说,孩子的个性能力,需要爸爸妈妈们从孩子小时候就进行有意识地培养,而不应只盯着孩子的成绩。如父母一味强调学习至上,孩子要么是学习动力不够,要么会学习动力过剩,都会导致消极的结果。
2~3岁是一个人进步自主性的重点期,这个时期,需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探索,去进步我们的个性。如爸爸妈妈不够尊重或者管得过于严格,孩子总是失去进步的机会。而小学是孩子打造自信心的重点期,但总是社会上对孩子的评价非常单一,学习好才是好。因此,孩子也会尽量地好好学习课程,对其他方面的兴趣就会降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