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洋泾中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
高中一年级语文 试题
1、积累应用(13分)
1.按需要填空。(6分,前3题每空1分,第4题计2分)
(1)______________,说怿女美。(《诗经·邶风·静女》)
(2)小楼昨夜又东风,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(李煜《____________》词牌名)
(3)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____________________。(韩愈《师说》)
(4)在《沁园春·长沙》中,词人毛泽东面对大千世界,发出慨叹,表现他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。
2.按需要选择。(4分)
(1)下列词汇中,没错别字的一项是( )。(2分)
A.嫁妆 娇瞋 倪妮羞怯 峥嵘岁月
B.邹褶 震憾 哀声叹气 酣畅淋漓
C.安详 贪婪 走投无路 雷厉风行
D.雍容 愁怅 爱不释手 磕磕盼盼
(2)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汇,最适合的一组是( )。(2分)
生活的绿色阅读,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梦想起飞的少年开始。少年最宜学诗,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知识得句,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爽可喜。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童眼察看,童心体味,终以无忌童言纯真无邪道出,大有关系。少年脱口吐秀,不倚雕琢,只关性灵,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能可贵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,当今寄望子女成龙成凤的爸爸妈妈,更应洞开诗窗,让孩子们翱翔于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文学天地,在孩子的生活初始阶段培育一颗高雅的诗心。
| ① | ② | ③ | ④ | ⑤ | ⑥ |
A. | 最好 | 假如 | 则 | 当然 | / | 所以 |
B. | 可以 | 一旦 | 大都 | / | 当然 | 因此 |
C. | 应当 | 虽然 | 但 | 其实 | / | 可见 |
D. | / | 即便 | 也 | 由于 | 因而 | 而且 |
答案:(1)C (2)B
2、阅读(47分)
(一)阅读下文,完成3—6题。(9分)
铁凝印象 汪曾祺
①四次作代会期间,有一位较铁凝年长的作家问铁凝:“铁凝,你是姓铁吗?”她正儿八经地回答:“是呀。”这是一点小狡狯。她不姓铁,姓屈,屈原的屈。我不了解她为什不告诉那年龄稍长的作家实话。姓屈,非常不错嘛! 她爸爸作画署名“铁扬”,她们姐妹就跟着一块姓起铁来。铁凝有一个值得叫人羡慕的家庭,一个艺术的家庭。铁凝在一个艺术的环境长大的。铁扬是个“不凡”的画家——铁凝拿了我在石家庄写的大字对联给铁扬看,铁扬说了两个字:“不凡”。我非常喜欢这个高度概括,无可再简的评语,这两个字我可以回赠铁扬,也同样可以回赠他的女儿。铁凝的妈妈是教音乐的。铁扬夫妇是更叫人羡慕的,因他们生了铁凝如此的女儿。“生子当如孙仲谋”,生女当如屈铁凝。上帝对铁扬一家仿佛特别钟爱。且不说别的,铁凝天天要提供爸爸一瓶啤酒。一瓶啤酒,能值几何? 但倒在啤酒杯里的是女儿的爱!
②上帝在人的样本里挑了一个最好的,导致了铁凝。又聪明,又好看。四次作代会之后,作协组织了一场晚会,让有模有样的作家登台亮相。策划这场晚会的是疯疯癫癫的张辛欣和《人民文学》的一个胖胖乎乎的女编辑,-----对不起,我忘了她叫什么。二位一致觉得,肯定得让铁凝颁布。那位小胖子也是小疯子的编辑说:“女作家,我觉得最美丽的是铁凝!”我筹备投她一票,但我没表态,由于女作家选美,不干我这大老头啥事。
③铁凝长得不高不矮,不胖不瘦,两腿修长,双足秀美,行步动作都非常矫健轻快。倘若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形容铁凝的体态,只有两个最普通的字:挺拔。她面部线条了解,不是圆乎乎地像一颗大香白杏儿。眉浓而稍直,眼亮而略狭长。不论什么时间都是精精神神,清清爽爽的,仿佛是刚刚洗了一个澡。我见过铁凝的一些照片。她的照片大致可分为两类。一类是露齿而笑的。不是“巧笑倩兮”那样自我赏析也叫人赏析的“巧笑”,而是坦率真诚,胸无渣滓的开怀一笑。一类是略带忧郁地沉思。大概这是同时写在她的眉宇间的性格特点的两个方面。她有时表现出有点像英格丽·褒曼的风韵,天生的纯净和优雅。有一张放大的照片,梳着篷松的鬈发,非常像费雯丽。我当面告诉铁凝,铁凝笑了,说:“又说我像费雯丽,你把我越说越美了。”她没表示反对。但铁凝不是英格丽·褒曼,更不是费雯丽,铁凝就是铁凝,世间只有一个铁凝。
④铁凝胆子非常大。我没想到她爱玩枪,而且枪打得很好。她大概也敢骑马!她还会开汽车。在她挂职到涞水期间,有一次乘车回涞水,从驾驶员手里接过方向盘,呼呼就开起来。后排坐着两个干部,一个歪着脑袋睡着了,另一个推醒了他,说:“快醒醒!你了解哪个在开车吗?——铁凝!”睡着了的干部两眼一睁,睡意全消。把性命交给这么个姑奶奶手上,那可太玄乎了!她什么都敢干。她写东西也是如此:什么都敢写。
⑤铁凝爱说爱笑。她不是害羞的,不是矜持渊默的,但更不是家雀一样叽叽喳喳,哨起来没个完。有一次我说了一个嘲笑河北人的有点粗俗的笑话:一个保定老乡到北京,坐电车,车门关得急,把他夹住了。老乡大叫:“夹住俺腚了! 夹住俺腚了!”售票员问:“如何啦!”——“夹住俺腚了!”售票员了解了,说:“北京这不叫腚。”——“叫什么?”——“叫屁股。”——“哦!”——“老大爷你买票吧。你到什么地方呀。”——“安屁股门!”铁凝大笑,她给续了一段:“车开了,车上人多,车门被挤开了,老乡被挤下去了,——‘哦,自动的!’”铁凝非常有幽默感。这在女作家是比较少见的。
⑥关于铁凝的作品,我不想多谈,由于我只看过一部分,没时间通读一遍。就印象言,铁凝的小说也可以大致分为两类。一类《哦,香雪》一样清爽秀润的。“清爽”二字让人用滥了,其实这是好不容易做到的。河北作家当得起清爽二字的,我看只有两个人,一是孙犁,一是铁凝。这些作品抒情性强,笔下含蓄。另一类,则是社会性较强的,笔下比较老辣。像《玫瑰门》里的若干章节,“生吃大黄猫”,下笔实可谓携带点残忍,惊心动魄。王蒙深为铁凝丢失了清爽而惋惜,我见稍有不同。现实生活有时是梦,有时是严酷的、粗粝的。对粗粝的生活只可以用粗粝的笔触写之。即使是女作家,也不可以一辈子只不过写“女郎诗"。我以为铁凝小说有时亦有男子气,这正是她在走向成熟的路上迈出的坚实的一步。
⑦我非常期望能和铁凝相处一段时间,仔仔细细读一遍她的全部作品,好好地写一写她,但恐怕没如此的机会。而且一我感觉到有人对她跟踪察看,便会不自然起来。那样到什么地方算什么地方吧。
3.给第①段中加□的字注音:狯:__________(1分)
4.第③段作者觉得铁凝像英格丽·褒曼(外国影星)、蒋雯丽,剖析如此写有哪些用途。(3分)
5.第④段作者是怎么样描写铁凝的特征的,请加以剖析说明。(2分)
6.联系全文,作者从多方面展示了铁凝形象,请加以概括。(3分)
(二)阅读下文,完成7—10题。(12分)
故乡的傅雷 陆晨虹
①翻译家傅雷先生在上海浦东区域有两处童年的故居:其一是南汇下沙的王楼村傅家宅祖居,其二是在周浦镇东大街租住的曹家厅。南汇是傅雷的故乡。下沙古名鹤沙,古陆水草丰茂、白鹤栖息。白鹤之乡南汇,是江海之汇、孕育人杰的息壤。
②我首次寻访下沙傅家宅是在2008年的春季,由世居南汇的师大同窗带路,大家几位老同学沿着当时狭窄的下盐路、储楼路、双楼路,蜿蜒四公里一路东行,沿途几乎无人了解:一代翻译家的祖宅就在田畴深处的小河旁。傅雷祖居始建于明代,重建于清末,三十多间房子院落由砖墙门洞连通,梁上雕花多处可见,东墙外青砖小道屐痕甲。可惜的是,回字形的绞圈房屋中,已经硬生生地插入了村民拆旧翻新的三层楼房,旧屋或庭阶乙,或租住给了务工者,或堆积着不知何年的柴草杂物。传闻中的“四乐堂”和傅雷爸爸的书房无迹可寻;中庭院落杂草丛生,屋顶瓦片参差不齐,上空电线纵横交错……稍有生机的是:屋后腊梅,花刚开过,可惜“寂寞开无主”,“零落成泥碾作尘,只有香如故”。译家一生,几经坎坷,傅雷故居,深隐落寞!
③水边的这座老房子,门前张家湾水丙流逝,静载世事炎凉;石桥对岸,竹林茂密,村外田畴,桃花丁。桥头几位晒太阳的老妪在闲谈,指看着老宅早点拆迁,早点住上新房屋。
④大家问:“你们不期望傅雷的老房子保留下来吗?”
⑤“破房屋有哪些用啊?”“每天盼着拆!”
⑥大家张口结舌,挥一挥手,默默告别。
⑦少年年代我曾两次到过周浦,咸塘、周浦塘水路在此交汇,惊鸿一瞥中,云台街、巽龙庵、立雪亭久久留在我对巨镇的记忆里。傅雷母子先借居圈门街张家——主人张以诚(字履中)曾是教育家黄炎培的老师;后租住东大街曹家厅西半宅。曹家厅是座经典的江南明清庭院,相传明代通政使赵文华奉旨阅兵时曾住。
1999年的夏季,我初访曹家厅,却见历经沧桑的仪门头、歇山顶斑驳残破,飞檐、木雕干裂发黑。
⑧2011年,傅雷去世45周年,大家当年曾同访傅雷故居的同仁重聚一堂,在浦东图书馆聆听傅敏畅谈爸爸的艺术生活。
2013年春,大家重访下沙傅雷故居。拓宽重建的下盐公路上,已辨识不出傅家宅的道口,好在一路问来,当地乡民已对故居很熟知。老房子已经搬空,搭建的窝棚、连同原来村民私拆故居建起的三层新楼都已拆为一片瓦砾,留下残缺不全的绞圈房屋等待着修复。踏进东间,墙上工整的毛笔字表格是公社化时期的最后一次工分记录。桥头两位老妇见大家在“踏勘”,走过来愤愤地抱怨:“你看那间屋子,一夜之间迁进了好几个户口……”“那样好的新楼房拆掉了,这类破房屋倒还要修!”
⑨老妇的话好似五年前一样,让大家第三无言相对:大家改变生活条件的利益诉求,不可能被纸面上的文物法所禁锢——即便是对乡贤:黄炎培先生在川沙城东的童年念书处“东野草堂”,不也被私拆、改建新楼了吗?傅雷在周浦读小学时的恩师、清代末科秀才、苏东坡28世孙苏局仙的牛桥“东湖山庄”,不也是在室迩人遐多年失修后,门楼坍塌几成废墟、藏品失窃吗?虽然周浦民间到今天仍在流传着傅母教子佳话,可其现实意义可能只不过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般的教育期望值。傅雷的艺术精神与情感世界是阳春白雪,其能赋予故乡底层大众文化眼光和人文追求吗?
⑩但这位译作精湛、刚烈不屈的常识分子的形象,却感染着几代后世学子的良知:
1966年,一位名叫江小燕的女孩在傅雷罹难后,冒险收存傅雷骨灰,才使之47年后终于归葬南汇故乡。
⑪在江小燕从年轻人变成耄耋老人的半个多世纪间,傅雷由死而生:《傅雷家书》从十几万字的小册子进化为一部人文经典,与傅雷翻译的《欧也尼·葛朗台》同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程。当傅雷的名字被写上故乡中小学的校名牌时,当故乡的校园里,莘莘学子琅琅诵读着傅雷的文字时,当下沙的傅雷故居开工修缮、周浦的傅雷图书馆蓝图初谱时……周浦古镇的市井格局,却早已湮没于屡次破旧立新的改造;下沙水乡的田园风光,在日渐扩张的城市面前能保留多长时间?——“欲闻华亭鹤唳,可复得乎?”
(选自2019.7.22《文汇报·笔会》,有删改)
7.给段落②和③中带框的甲乙丙丁处填入叠词,最适合的一项是( )。(2分)
A.深深 寂寂 脉脉 朵朵 B.寂寂 深深 淡淡 灼灼
C.寂寂 深深 淡淡 朵朵 D.深深 寂寂 脉脉 灼灼
8.文中两次出现老妇的话,有哪些用途?(3分)
9.文章以西晋名士陆机的诗句“欲闻华亭鹤唳,可复得乎?”作结,请联系全文作赏析。(3分)
10.文中写作者多次实地走访傅雷故居,表达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。请结合文意作梳理并作简要评析。(4分)
(三)阅读下面的作品,完成第11—13题。(7分)
南歌子·含义
苏轼
雨暗初疑夜,风回忽报晴。淡云斜照著山明。细草软沙溪路、马蹄轻。
卯酒①醒还困,仙材梦不成。蓝桥什么地方觅云英②?__________
[注]①卯酒:早晨喝的酒。②蓝桥什么地方觅云英:这一问句,借用唐代裴航遇仙女云英之典故。
11.苏轼,号______________。(1分)
12.下列对作品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( )。(3分)
A.本词通过作者于江南水乡行路途中的所见所感,表达了他关于宦海沉浮的复杂感受。
B.“细草软沙溪路、马蹄轻”一句,由景及人,勾勒出一幅清丽优美的山水人物图。
C.“卯酒”句,写作者因路途劳顿,即便早晨饮酒,仍感困倦。
D.结尾从梦境回到现实,空对流水惆怅,是孤寂凄婉的心绪的写照。
13.画线句情景交融,表达了题目中的“含义”,请就此进行赏析。(3分)
(四)阅读下文,完成第14—17题。(13分)
劝学
①君子曰:学不能已。
②青,取之于蓝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而寒于水。木直中绳,輮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虽有槁暴,不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故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,__________
③故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临深溪,不知地之厚也;不闻先王之遗言,不知学问之大也。__________。诗曰:“嗟尔君子,无恒长眠。靖共尔位,好是正直。神之听之,介尔景福。”神莫大于化道,福莫长于无祸。
④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;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;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__________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
⑤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;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。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骐骥一跃,不可以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__________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
14.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。(4分)
(1)金就砺则利( ) (2)福莫长于无祸( )
(3)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( ) (4)无以至千里( )
15.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2分)
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
16.用“/”为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。(3分)
干、越、夷、貉 之 子 生 而 同 声 长 而 异 俗 教 使 之 然 也
17.全文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分层论述的?(4分)
(五)阅读下文,完成第18—20题。(9分)
孟子见梁襄王。出,语人曰:“望之不似人君,就之而不见所畏焉。卒然问曰:‘天下恶乎定’吾对曰:‘定于一。’‘孰能一之?’对曰:‘不嗜杀人者能一之。’‘孰能与之?”对曰:‘天下莫不与□。王知夫苗□?七8月之间旱,则苗槁□;天油然作云,沛然下雨,则苗浡然兴之矣。其如是,孰能御之,今夫天下之人牧,未有不嗜杀人者也,__________诚如是也,民归之,由水之就下,沛然哪个能御之?’” (选自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)
18.文中的“对曰:天下莫不与□。王知夫苗□?七8月之间旱,则苗槁□”三个空框处依次填入的词汇,最适合的一项是( )。(2分)
A.也 乎 矣 B.矣 哉 也 C.矣 乎 也 D.哉 矣 乎
19.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。(3分)
如有不嗜杀人者,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。
20.文中多处用到比喻论证办法,请任举一例并结合文意简析用这种办法说理有哪些好处。(4分)
3、作文(40分)
请以“那段金子般的时光”为题,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,不少于800字。